今天是{{now|date('yyyy年MM月dd日 EEEE')}}

涵江区梧塘镇党建联建谱写校地企融合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03 08:17 信息来源:湄洲日报 访问量:

| | | |

  涵江区梧塘镇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探索“1+3+N”共建模式,推动“四链”融合,通过“六联”工作机制,打造校地企融合发展“梧塘样板”,促进人才培养、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企业车间里,院校师生与工程师共研技艺;“梧桐驿站”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生活保障服务;阡陌田野间,农特产品乘“直播”销往四方……涵江区梧塘镇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探索“1+3+N”共建模式,让人才扎根、产业升级、乡村焕新的故事生动上演。

  涵江区梧塘镇积极推动“四链”深度融合,通过整合镇村、企业、院校三方资源优势,紧扣“理论联学、组织联建、产业联动、资源联享、片区联治、文明联创”的“六联”工作机制,探索“党建+”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新时代基层党建与校地企融合发展的“梧塘样板”。

  产教融合育新才

  涵江电商产业园内,数字浪潮与知识脉搏同频共振。梧塘镇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内,以“党建引领+电商赋能”模式打造现代职教范本。学员们在实训课堂上对着镜头精研产品推介,从消费心理脚本到交互式话术,通过系统化直播培训、沉浸式演练与实战营销,全面提升电商运营硬实力。

  “这里不仅提供学习前沿电商知识的机会,还点燃了创业的实感。”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霍少杰感慨道。他的感受,正是众多学员成长的写照。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名学员在这里接受实训,成为驱动电商发展的新生力量。

  当暮色浸染产业园,人才实践场域向乡间延伸。霞楼村与西庄社区交界处的艺创学生街里,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在这里碰撞。梧塘镇结合乡镇重点项目,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特色文创店铺,携手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引入特色工艺课程,以真实案例驱动学习实践,建立“设计—打样—量产—营销”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党建搭台,将人才培养课堂搬进乡镇发展一线。这种“党建+产业+教学”的创新模式,让学生在烟火气中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让传统产业借智焕新。

  梧桐叶茂,凤凰自来。6月25日揭幕的梧桐驿站人才公寓,以200套智能精装单元构建人才栖息的生态聚落。目前首批50间公寓设施完备,基础家具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可实现“拎包入住”。

  “人才公寓的启用,不仅为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留在梧塘镇就业创业提供了优质生活保障,更打造了一个集人才服务、创新创业、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新钊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优势,紧密对接梧塘镇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编特色教材、共研实训标准,创新“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育人模式,将党建联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强大动能,全力打造校地企合作典范。

  梧塘引才留才的诚意不止于此。该镇还设立“梧桐人才发展基金”,举办“梧塘发展人才座谈会”,吸引本土学子“燕归巢”。涵江电商产业园、陈桥电商园为创业者提供稳定供应链平台和最高每月2000元的租房补贴,显著提升人才“留莆率”与“扎根率”。如今的梧塘镇,正成为人才奔涌的兴业热土,在产教融合中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建聚力优服务

  “以前跑多个部门,现在在驿站‘一站式’就能搞定,省时省心省力!”作为梧塘镇精心打造的党建服务品牌,“梧桐驿站”创新推行能办即办、向上协办、向下帮办、随时来办的“四办”服务模式,通过“热线电话+工作微信+现场解答”多元服务渠道,构建起一体化、定制化、协同化的集成服务体系。

  该体系将涉企政策查询、人才咨询、企业合规建设等高频服务事项精准下沉,实现“一站集成”服务闭环,变企业“多头跑”为政府“帮代办”,推动涉企问题“就地就近解决”,以高效服务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服务就在眼前”,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提升服务效能,政企沟通是关键。梧塘镇构建“线上随时见、线下定期见”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每月举办“政企会客厅”座谈会,政企代表围绕生产技改、市场拓展、用工培训等议题面对面交流,现场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解决时限,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线上依托微信群建立“24小时不打烊”响应机制,即时提供业务咨询与政策指导。这种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模式,织密了政企“连心网”,实现沟通“零距离”、响应“无时差”。

  服务不止于解难,更在于发展赋能。梧塘镇精准链接高校“智囊”,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联手推出“企业技术需求榜”,以“揭榜挂帅”的形式,鼓励院校科研团队直击企业技术痛点;创新“双师互动”机制,邀请企业工匠走进课堂传授实战经验,选派高校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指导,推动“课堂”与“车间”无缝衔接,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智力支撑。

  校地联动促振兴

  “荔园枝头别样红,助农直播正当时!”连日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第一党支部的微信工作群里格外活跃。

  该支部始终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强化党建与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的双向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专业优势,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支部创新开展“师生助农”实践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带领直播专业学生深入梧塘等乡镇田间地头,累计开展30余场公益助农直播,通过打造“云端集市”,成功帮助多地特色农产品实现网络热销,让“土特产”变身“网红爆款”。这些承载着乡土情怀的优质农产品,正借数字经济的东风,成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此外,梧塘镇以生态资源为媒,依托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人才资源,用好生态资源,举办“‘蕉’响乐遇上油菜花”为主题的沉浸式花田音乐会,吸引了千余名游客、摄影爱好者、短视频直播达人参与,让“油菜花海”变身“网红打卡地”,为“旅游+”产业赋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像这样的党建引领、校地联动的乡村振兴实践在梧塘镇已成为常态。

  梧塘镇积极牵线搭桥,整合资源力量,组织8个村居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对接服务需求,切实打通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该学院工艺美术系在霞楼村设立“文创设计工作室”,将农副产品与民俗文化转化为“一村一品”文创伴手礼;建筑工程系师生为九峰村、沁后村设计活态保护方案,打造“建筑可阅读”AR导览系统,让古厝老宅成为会“说话”的文化地标;学前教育系师生挖掘西庄村红色文化与农耕技艺,开发“红色教育+农事体验”研学线路……当高校的智慧种子在乡村热土生根发芽,梧塘镇正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让乡村振兴的故事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开花”。

         □全媒体记者 杨屹 通讯员 林亦霞 谢明聪

附件:

相关链接